首页 > 都市言情 > 超级系统之崛起 > 第79章 董晓海的烦恼

第79章 董晓海的烦恼(1/2)

目录
好书推荐: 穿到八零替嫁后我成了军官心头宝 四合院:空间让我,随心所欲 傻大春,救救我! 70大女主捡宝,捡到吐 闺蜜别怕,我靠玄学养你 口袋里的故事 半慕倾心 书成紫微动 让我假装男友回家?我假戏真做! 这么多疯批到底哪个是男主

“晓海啊,怎么办你想好了没,这老董去了京城怎么也不回来了,这两天,胡镇长都快把咱家的门槛子踏破了,我这好不容易扛过去,总得想个办法啊?”董晓海的岳父蒋得胜一上班就把董晓海拉进了办公室。

“爸,我也没办法啊!”十一国庆的时候,董晓海和蒋丽订了婚,因此,董晓海对蒋得胜的称呼也改了过来。

“年前,姐姐、姐夫那边说在京城有事回不来,还说很多事情回头要我上京城细说。前些日子,小义更是打电话来叫我去京城训什么练,我这天天跟着黄教授跑,哪有时间啊,就没去。看来这两天真要去趟京城了,黄教授也是催了我好久,关键这种子是小义提供的,很多事情还真得只能找他!”董晓海想起这一段时间的忙碌,也是一阵的愁眉苦脸。

这主要还是半年前董义离开家前留下的四种超级水稻种子惹的祸,当时董义留下了五十斤左右的普通超级水稻种子和各十斤左右的超级黄金稻、超级胭脂稻和超级紫米稻种子。

当时董军和董晓海见识了董义的神奇,又听了董义关于这几种超级水稻的介绍,很有信心地承包了近十亩稻田种植。

开始一段时间,身为农技站站长的蒋得胜认为是年轻人好高骛远,这工作刚稳定了没几天,竟然想着去研究什么“高级水稻”,这东西就是华夏科学院的院士也没研究出什么成果啊。

可是后来老听女儿蒋丽在家里说起,蒋得胜也起了好奇心,不说别的,单是这不插秧,直接种植种子的水稻,研究了一辈子水稻的蒋得胜还真没听说过。

实地去看了几次,蒋得胜更是惊讶不已,这水稻不仅不用插秧,竟然连水田都不用,比普通的水稻节水起码90%以上。

这一下子,蒋得胜也坐不住了,整天和董晓海、董军三人一起奋斗在了这十几亩地里,蒋得胜最后更是将自己的老同学省农科院的黄天明教授请了来。

黄天明教授自然比三人更加专业,惊叹之余笑呵呵地被老同学敲诈了一瓶好酒,然后就弄来了各种专业仪器进行研究,董晓海也趁此机会跟在黄天明教授身后学习。

这一研究可不得了,这几种水稻不仅是摆脱了育秧种植的限制,减少了对于水的需求,其抗旱、抗寒、抗涝、抗病虫害等等性能更加的优秀,几个月下来别说病虫害了,田里连颗杂草都没有,对于二氧化碳的需求和吸收更是普通水稻的十几倍,这一下子连黄天明都不淡定了。

当即将实验室里的好多设备都搬来了浔城,同时带来了三个研究生,加上董晓海三人,七八个人就天天呆在了田里,对水稻的整个生长期特点、属性,对各种气候条件和要素等进行记录,并对其成本、推广价值等等条件进行研究。

经过测算,这水稻的成本简直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低,只有种子、田地的成本,水、肥料、农药等等基本可以忽略不计,特别是农药和化肥,根本就用不着,连农家肥都可以不用,可以说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啊。

最终的产量更将几人震的“外焦里嫩”,五亩普通的超级水稻竟然收获了近万公斤稻米,出米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0%,而且全部是优质的粳米;三种特种水稻也种植了三亩多地,每种稻米都收获了一千多公斤,出米率也都达到了85%以上。

这是什么概念啊,不说那几种特种稻米,就是这普通的超级水稻亩产竟然是现在水稻产量的一倍多,出米率也高了近20%,还都是粳米,而且成本低廉,种植条件简单,各种抗性优良,可以说达到了“随便你种到哪块地里,基本上什么都都不用管,只要等着丰收就行了”。

看着晶莹雪白的米粒,颗颗饱满,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一看就是品质极高,黄天明、蒋得胜抓着一把大米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超级水稻啊!”

这句话黄天明、蒋得胜只感叹了不足半个小时,三种特种水稻直接将几人的眼睛看呆滞了。

金色、紫色、红色,华贵、高贵、富贵,三种颜色的大米表现出了三种特有的气质。

红色的米几人还听说过,就是传说中的“胭脂稻”,听说以前是“贡品”,就是皇帝也舍不得吃几回,如今整个华夏更是仅剩下了不足一百亩的规模,几近绝种,年产量也只有几百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之从学渣到学霸 我真是来交换的 不当神豪的那些日常 逆天小神医 我的剑呢 狂婿重生之2000 江少每天都在求名分 洛杉矶1992 赶海的教师 开局一万生活费,赚下万亿身家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